About

後山是我們的天地,瓢蟲是我們的朋友,農業是我們的目標。
我們是──嘉大農青團。WE ARE FARMYOUTH.

2014年5月15日 星期四

101年高考三級 土壤學 土壤腐植質參考答案

Q:何謂土壤腐植質(humus)?如何形成?在農業上有何重要性?(20 分)

    土壤有機質可依其腐植化的程度分為不易分解穩定的腐植質易分解不穩定的非腐植質兩部份,而腐植質是屬於已經微生物分解或部分分解,並因土壤不同理化特性的作用條件下再聚合轉化成短時間不會再快速降解的形態,無固定分子量與構造的非水溶性大分子的有機質,外觀為黑色或黑褐色,有巨大的表面積與表面電荷,是土壤長效的有機質,能促進土壤團粒穩定,增加土壤CEC,可提升土壤保水保肥特性,為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故土壤有機質對土壤理化性質與肥力的影響,主要來自於腐植質的作用。

   「腐植質」是從腐爛分解的物質中,再組合聚合成大分子量的化合物,腐植質因聚合物質及年代的不同,所聚合的物質之特性也有差別,一般常依萃取溶解的特性分成三種內含物:「腐植酸」、「黃酸」及「腐植素」,所以腐植質對土壤的影響會受腐植質組成比例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目前台灣農業多為慣行農業,長時間額外添加化學肥料,若是可以妥善的利用有機廢棄物,可將植物的殘株或栽種綠肥等進一步的經由腐植化形成腐植質,成為土壤中長期的有機營養,除了可以避免額外添加肥料,更可以讓營養元素再回歸於土壤再次利用,達到永續農業栽培。

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嘉大農青團 傳承KANO 扎根台灣 看見農業大未來


嘉大農場青年團 總召 農藝學系研究生 黃淑君
    身為嘉義大學農藝系的一份子,始終感受到自己對台灣農業發展有著一股莫名的執著與衝動,直到最近KANO電影上映,迴響不錯,而我亦深受影響,走進電影院,去觀賞這部以嘉大前身於日治時期「嘉義農林學校」為背景的電影故事。姑且不論故事內容是棒球還是農業,抑或是要告訴我們不念書的小孩就只好去下田、打棒球。此時的我,隨著KANO故事搬上大螢幕,如同對棒球的熱血,勾起那份對農業的執著與篤定。目前,台灣農業發展隨著消費者取向的多元化,整體農業因應需求的供給面不斷擴張,不再只是單純糧食地供給,而是生活品質與文化素養的昇華;對於一個青年投入農事的動機,不僅是只有糊口,更是傳承前人農耕智慧與延續農業歷史的一份熱血;在課堂上學習的我們,亦不斷地從師長的授課過程中,感受到農業之於台灣,就如土壤之於田裡的作物──不管過去、現在或未來,這都會是支持這塊土地永續經營最堅強的支柱,我想這就是我在嘉大這幾年的學習所領受到的KANO精神吧!
  在這樣蔓延世代交接氛圍的時刻,政府雖然逐漸釋出鼓勵青年從農和農地活化等重大政策,但一名農科畢業生又能真正做些什麼呢?我思索著,手邊和腦中只有無數的學理與觀念的堆積,而眼前又充斥著驚悚與不解的環保和食安問題,農業就像被夾在三明治中間般地無助與無奈。問我「嘉大農場青年團」是如何成立並開始參與嘉大後山農場的管理工作,我想應該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的催化,以及和我一樣傳承自KANO特有農業熱血的這一群同學們的傻勁。
  從今年年初,知悉校長在教學卓越計畫中積極推動「從農場到餐桌」的整合性課程,從進入嘉大開始,無數的課堂學習已讓自己忘了農場該是如何的一番光景;雖然每天在餐桌上吃飯,腦中卻思索不著真正農場的味道。我們的農場在哪?我們希望的農場是什麼樣子?我們希望餐桌上的佳餚是從什麼樣子的農場生產出來的?為了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開始一步一步走進農場。在校長號召下,農學院火速積極規劃蘭潭校區的後山農場,以做為推動休耕地復耕輔導的示範基地,而我們這群懷抱憧景與傻勁的青年們,便自告奮勇答應參與農場的生產管理工作,就這樣寫下了嘉大農青團的序章。
  在參與後山農場工作的這些日子以來,我們看到了田間綻放的向日葵,象徵著農地活化第一步的欣欣向榮,緊接著是約一分地的玉米田收成。農青團的伙伴們運用網路行銷和檢驗技術,提供超甜玉米的食用安全保證,並受到消費者的認同與信賴,甚至還有遠從台北來的訂單;不僅讓所有伙伴感受到田間辛苦和汗水換來的肯定與成就感,更讓大家了解到如何調節生產與銷售對農場經營的重要性。農青團為造福校內師長同仁,之後也將不定期鮮採安檢合格作物,第一時間送往行政大樓進行傳統方式叫賣,希望大家能不吝為我們農青伙伴打氣加油。後續,農青團後山農場所產出之作物,將以先檢驗再販售的安全承諾,逐步塑造嘉大後山農場的專業口碑與品牌信賴,並期盼嘉大農青團的熱血青年們,都能成為打造台灣農業大未來的一股清流。
  近日,農青團小小的農場學習心得,受到邱校長的肯定與慰勉,並期許農青團透過參與後山農場的土地活化,從而了解農場到餐桌的過程,再經由思索如何解決日益嚴重的食安問題,進一步創造農產加值的新契機。接著,後山農場也將會進行亞麻的栽培生產,並推動優質後處理與加工技術的導入,相信透過這樣的學習模式,能讓同學從學習中自然融入農業的發展現況,畢業後也可立即接軌就業市場。